鄭屯鎮:中藥材種植助農增收

您當前所在位置:首頁 > 新聞中心 > 部門動態

鄭屯鎮:中藥材種植助農增收

發布時間:2023-02-28 ?字體:   點擊量:次   打印本頁   關閉本頁   信息來源:興義市融媒體中心 作者:韋堂敏 代仙鴻

 

近年來,位于義龍新區鄭屯鎮巖峰村的貴州福之源農業專業合作社,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,因地制宜發展中藥材種植和粗加工,讓周邊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,助力鄉村振興。

近段時間,貴州福之源農業專業合作社正忙著加工中藥材天冬和茯苓,走進合作社,一股淡淡的中藥材香氣便撲面而來,幾十名工人正忙著清洗、削皮、加工,一派繁忙的景象。

“合作社主要是加工中藥材,我們一天在家沒事做,來這里一天做八九個小時也要得100元,我來做半個月了,這幾天一天都有五六十個人,我們都是在削茯苓。”巖峰村村民丁乾源說。

貴州福之源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先健介紹:“合作社是2017年來到鄭屯發展的,當地政府給我們建了廠房,我們陸陸續續發展了300畝的種植基地,開始種的是天冬和黃精,2019年我們又增加了茯苓。合作社從2019年正式開始粗加工,現在主要從事中藥材天冬、黃精、茯苓加工。”

據了解,貴州福之源農業專業合作社中草藥基地目前種有天冬、黃精、茯苓等中藥材。一年中藥材的銷量在600至800噸,年收入在2000萬元左右,主要銷往安徽亳州、廣西玉林、成都、廣州、浙江等。

“有的中藥材要去皮,去皮不能用機器代替,需要很多的人工,目前去皮這塊每天需要100多人來完成。從每年的8月份到次年的4月份,都是在加工天冬、茯苓、黃精。”張先健對筆者說。

“中藥材加工廠建在我們巖峰村,我們這些老年人一天可以來這里面賺點錢,工資是做得多得的多,還可以,外貿在家門口就能找到事做。”巖峰村村民宋金義高興地說。

“目前我們在興仁、安龍、興義試種黃柏,黃柏主要入藥部位是皮,如果種植成功,很多荒山完全可以種植。我們試種成功后再推廣給老百姓種植,一是可以為老百姓提供技術支持,另一方面是要保證老百姓的經濟收益,保證種出來中藥材有人回收。”張先健說。

如今,合作社以“種植基地建設+中藥材營銷+初級加工”的模式發展,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發展路子。下一步,合作社將積極探索優化發展模式,擴大中草藥的種植規模和當地藥材的品牌,提高土地的經濟價值,推動農村發展、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左上圖為工人在削茯苓皮。

  韋堂敏 代仙鴻 攝影報道  

相關信息

    無相關信息
出海版理财系统软件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