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俊碧是州教育局派駐到樓納村的駐村第一書記,自駐村以來,他用心用情為民辦實事,一心一意謀發展,在他與村“兩委”的共同努力下,如今的樓納基礎設施更加完善、產業發展勢頭喜人、村莊環境整潔優美、群眾生活更加富足。
自去年11月楊俊碧到樓納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,挨家挨戶走訪,不斷熟悉村情民意,協助完成村“兩委”換屆工作,健全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,組織召開田壩會、交心會等,把黨的政策送到田間地頭、送進農戶家中。
認真工作的楊俊碧
開展人居環境整治,擦亮鄉村振興底色
為鞏固全國文明村寨建設成果,樓納村積極開展人居環境大整治行動,楊俊碧作為第一書記,主動帶頭拿著掃帚、扛著鐵鍬和村民們“齊上陣”,提升鄉村“顏值”。
“我們祖祖輩輩都住在這個村莊,為了保護好我們村莊的環境,我們來參加活動,把家鄉建設得更美好。”村民王扁芝說。
“開展環境整治大行動,是鄉村振興環境治理的一項重要工作,我們動員群眾參與到鄉村振興環境大整治工作中來,主要是發揮他們的主體意識,把我們的鄉村宜居有關工作落實到家家戶戶。”楊俊碧說。
查看樓納河水質
聚焦農業現代化,以產業助推鄉村振興
樓納村按照“旱地煙果草、水田花菜稻”的思路規劃產業布局,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。今年村里規劃種植了千畝油菜,目前油菜長勢喜人。
“產業這塊,我們通過‘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’的方式,打破群眾單家獨戶的生產經營模式,把土地流轉給公司進行土地整治后,實行機械化耕作。入駐企業每年可提供2萬余人次務工,把零散的勞動力轉化成群眾的經濟收入。”楊俊碧如是說。
一年來,樓納村共動員1000余戶流轉3200余畝土地入股駐村企業,每年實現最低保底分紅260余萬元。期間,為化解樓納村歷史遺留問題,楊俊碧向上級黨委政府報告,積極爭取支持,協調公司入駐,推行“村企”共建,完成了“七塊田”土地流轉工作和高標準農田整治,目前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二期工程也如火如荼進行。
“樓納的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二期工程從今年11月份開始啟動,目前主要是田埂和防排水整治,預計在明年4月初完成。”黔西南州弘承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登彪對記者介紹說。
積極爭取資金,完善基礎設施
駐村以來,楊俊碧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作為重中之重,與村干部爭取到項目資金80萬元,解決布谷饒安置區污水管網鋪設問題,利用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項目資金,對核心區污水管網進行改造升級,并爭取項目資金50萬元建設完善污水處理系統。
“以前我們安置區哪家的污水都是排出來臭烘烘的,通過村干部和第一書記來看了跟有關部門匯報后,他們寫了個報告上去,現修建污水管網,基本家家都安好了。”布谷饒安置區群眾王德剛感激地說。
“今年以來,我們積極爭取了各類資金推進項目建設,樓納村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,還有加強河道治理,使我們的水更清了,群眾也得到了更多的實惠。”楊俊碧介紹。
污水管網鋪設現場
五好村民積分兌換,促進鄉風文明
工作中,楊俊碧發現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不高,為解決這一問題,楊俊碧與村“兩委”商量,決定開設積分超市,得到了頂效街道的大力支持,今年6月樓納村“鄉村振興•五好村民•積分超市”運營。目前已有1000多戶農戶用積分兌換到了相應物品,價值4萬多元,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不斷提高。
“積分超市跟我們樓納村村民是息息相關的,積分超市開起以后,對我們樓納村村民行為、鄉風文明有很大的督促作用。”村民吳尚菊說。
組織召開會議
現在的樓納各方面條件得到極大改善,產業發展邁上了新臺階。楊俊碧表示,下一步將聚焦農業高質量發展,圍繞“農旅結合”,打造峰林田園、稻香樓納。始終圍繞“兩區六產”產業布局,不斷探索群眾增收致富的新路子,并充分發掘和傳承好布依族的傳統文化。加強鄉村建設,繼續推進河道治理等項目建設,努力把樓納布依族新農村建設得越來越好。
“特別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以后,我們首先是要學習貫徹落實好黨的二十大精神,目前正在推進‘數字鄉村’建設,把黨的聲音傳遞到千家萬戶,讓群眾家喻戶曉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‘要牢牢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中’,我們始終堅持以高標準農田整治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,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貫徹落實好國家的糧食安全戰略。抓好黨建,以黨建引領促進鄉村振興,提高我們的鄉村治理水平。”楊俊碧表示。